通远 通远
低碳运营
持续推进物资租赁与标准化,构建绿色循环模式,促进行业绿色转型
产业现状
经深入调研,我国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0万亿,物资装备占比约5千亿,全国基建领域每年消耗非标物资3000万吨左右,除去施工中的损耗(损耗率约3%左右)外,可重复利用的1500万吨物资中每年闲置保守估计在300万吨以上。 我国基建装备现状主要特点是种类多、保有量大、从业人数多,涉及面广等特点,是极为重要的一批财富,要打好基建装备这张牌,将数量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,就迫切需要进行基基建装备标准化技术研究,以便集中相关行业专家,更加精确、高效开展标准化工作,用标准化的手段推动我国基建物资悬臂施工装备经济绿色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以支持基建物资悬臂施工装备龙头企业走品牌化策略,加快提升基建物资悬臂施工装备市场集中度。
通远
  • 痛点

  • 解决方案

  • 系统策略

  • 社会
    生产制造对环境造成污染; 物资大量浪费,消耗国家资源储备。
    行业
    大量物资一次使用,采购及管理成本高。 物流成本高、运输时间长。
  • 经营租赁

    销售回购

    代管代租

  • 产品标准化

    生产模块化

    基地共享

技术研发上
持续推进产品标准化开发, 构建绿色循环模式
  • 持续推进标准化、参数化研发
    通远 通远
    挂篮杆件标准化率在87%,节段箱梁等标准化正在积极推进中
  • 整合各相关资源,共同输出 行业标准
    通远 通远
    联合石家庄铁道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推进标准化、参数化工作,联合各大施工企业推进标准化参数化推广,共同输出行业标准。
  • 推进模块化生产,进一步提高 使用效率
    通远 通远
    把大的设备拆分成许多标准化的模块,到工地现场像积木一样组装起来即可,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重复利用率。
非标产品
使用周期6-8个月

标准化后

标准产品
使用周期3-5年,使用次数5-6次
经营模式上
积极推进租赁、售后回购
原本使用周期在6-8个月,若通过标准化制造、维修改造等方式进行循环利用,使用周期可延长至3-5年,使用次数增加至5-6次,每吨物资销售利润由1600元 左右提升到1万元以上,效益提升6倍多;客户单次使用成本由每吨约5000元降低到2880元左右,降低42%以上
  • 客户层面

    路桥施工 物资租赁

    减少使用成本、维护成本、提高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;

    降低后期的存储成本、管理费用;

    审批程序简单,操作灵活;

    加速机器淘汰换新,技术更新。

  • 公司层面

    通远科技

    通过周转次数和循环利用,提高利润;

    降低生产比例,优化生产结构;

    专注资源整合和产品研发、高价值服务和品牌价值;

    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。

  • 社会层面

    碳排放

    绿色循环 节能降耗

资源整合
全国四大共享基地
就近调度 就近运输
通过布局山东、云南、贵州、北京全国四大制造租赁基地可实现物资租赁600公里覆盖半径,15天转场就位,周转率提升5-10倍,客户直接降低显性成本30%-50%
通远
  • 北京
  • 云南
  • 贵州
  • 基地
  • 山东
*备注:基地多为闲置的厂房,有效的利用了当地闲置资源
2019年至今减少碳排放

20

形成了“标准化设计→模块化生产→租赁经营→回收改造→再次租赁经营”的新模式。每个标准化模块可以重复使用5至6次,这对碳达峰具有重大贡献,每生产1万吨标准化的物资和设备,相当于少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和1.7吨二氧化硫。
通远
立足未来坚持发展新理念 积极助力碳达峰目标实现
通远
未来五年,计划减少碳排放100万吨
在循环经济倡导下,基建领域各大央企、国企、路桥集团纷纷加快基建物资循环体系建设,完善工程项目所需物资的供应效率、供应质量。每生产一吨物资,约排放约2吨二氧化碳。基建物资行业向前发展,将需要大量钢铁,需求预测表明,到2050年,钢铁年消费量将在26亿吨左右。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各项工作,势必要压缩钢材产量。而国务院印发的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,又对基建物资有着刚性的需求。因此,盘活闲置物资,深挖存量物资循环价值,是促进行业全面绿色转型、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碳达峰及碳中和政策目标的提出,对基建物资行业加快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,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。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各项工作的推进,通远科技积极推行各项举措,助力实现碳达峰。
  • 自有物资六万吨
    积极推进国内租赁业务发展,并逐步推向国际市场
  • 推进新产品标准化
    除挂篮外,推动节段、箱梁、爬模等产品标准化
  • 资源整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
    整合上下游产品,逐步推进制产品
  • 逐步在海外建立共享基地
    积极推进国内租赁业务发展,并逐步推向国际市场